新闻动态
- 发布日期:2025-10-08 18:25 点击次数:142 纵观古典音乐短短200多年的历史,各个体裁各个流派的音乐家都或长或短的赢得过世界的聚光灯和掌声。不过一旦把他们扔回自己的国家里去,就会发现其实大部分出自于5个国家——德奥,法国,意大利,还有一个对中国人来说非常亲切的国家——俄罗斯。 而第一个将俄罗斯音乐挤进世界之林,使俄罗斯成为古典音乐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知名的作曲家,在俄罗斯被誉为国宝的,也是本篇的主题——柴可夫斯基。
图片
(顺便做一个通知:我们下周六下午即将举办线下讲座活动,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购买入场券,订单截图给我(vx:gudianyinyue2022)即可入线下讲座群!)、
01—飘摇的家庭1840年,柴可夫斯基出生在沃特金斯克,一个距离莫斯科1000公里的城市。他的父亲在这座城市里担任钢铁厂的管理人员,在这座以钢铁产业闻名的城市,这样的工作有很大的权利和很好待遇,而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就能接受到很“西欧”的音乐教育。 在柴可夫斯基8岁的时候,他父亲被任命到当时首都圣彼得堡的一个新职位,全家人对这个进首都的机会满怀憧憬。只是很遗憾这个任命最后落空了,所以不得不再去另外一个城市再寻出路。 而即使频繁的搬迁,母亲并未对子女的教育让步:柴可夫斯基进了皇家司法学校预备班,开始了长达10年的住校生涯,父亲在数百公里外工作,这样要从圣彼得堡和数百公里之外的城市搬来搬去。 最后他成功的考入了法学院,成为了法学院的一名学生,成功的满足了父母对自己成为一名法律专业人士的期望。但无人管束的寄宿生活,如田地里随处生长的杂草,也对他的取向产生了影响。图片
从法学院毕业以后,他进入了司法部成为了一个普通的文员。虽然他很快发现,这样的工作太影响自己的音乐天赋了,但他依然在司法部待了4年。 这段时间算是柴可夫斯基一生最轻松的时刻,家庭又殷实人又年轻工作又体面,作为一个花花公子肆意挥霍青春。 原本是打算继续这么游戏人间的,但生活似乎出现了一个转折:他偶然去俄罗斯音乐协会听课,这个协会是专门普及专业的古典音乐知识,一下激发了他对古典音乐藏在内心的兴趣。从一个翘着二郎腿听课的纨绔子弟,变成了每天认真记笔记的好学生。 他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从司法部辞职,打算专职从事音乐创作。随后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安东·鲁宾斯坦和尼古拉·鲁宾斯坦是俄罗斯古典乐赫赫有名的两兄弟)。 当时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并不像如今这么如雷贯耳,而是俄罗斯第一所专门的音乐学校,柴可夫斯基是第一届入校的学生。 在读书期间,时任圣彼得堡技术学校董事的父亲正好退休了,这样导致经济上的情况一落千丈,他不得不在课余时间教授钢琴,音乐等理论课程给自己攒学费和生活费。图片
为期3年的学习结束,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尼古拉·鲁宾斯坦,当时在筹备莫斯科音乐学院,打算聘请他去莫斯科做音乐教师。当时的柴可夫斯基经济拮据,而这个职位不包吃但包住,而且安东·鲁宾斯坦帮过他很多,所以欣然接受教职。 多年之后,这个莫斯科音乐学院,被苏联政府改名为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音乐类院校里全球排名第5,拉赫玛利诺夫正是毕业于此校。02—失败的婚姻在他于莫斯科音乐院教书时,在他的“男同伴”们相继失去联系的同时,一名女学生安东妮雅·米露可娃(Antonina Miliukova)闯进了他的生活。
安东妮雅的嫂子是柴可夫斯基之前在法学院很好的朋友,所以有过一面之缘,后来收到他创作的歌剧首演邀请,第一次见到1米87的柴可夫斯基就对他一见倾心,而且并不是什么艺术才华吸引,就是单纯的心动。但是彼时她只是女学生,而他已然是知名教授,所以只是默默的喜欢。
这样的暗恋持续了4年,直到她的家族分土地,她分得到了一些土地可以作为嫁妆,地位稍微有些均衡。她才开始给他写情意绵绵的信,在其中最后一封信里,她提到了如果拒绝她就自杀。
虽然柴可夫斯基根本不记得自己班上有这个学生,也对现状非常纠结,但是普希金一部小说给了他现实的答案,他不想剧中人那样的残忍拒绝。于是他在37岁的时候迎娶了这位小他8岁的女学生。
图片
在仓促结婚以后,他很快发现自己错误的草莽决定,在婚后20天时间里,他们都没有同居过。他于是在出去旅行冷静思考后,伪造了一份任命书搬到圣彼得堡的集体宿舍里去了。
柴可夫斯基发现自己的特殊取向,是天性使然根本无法改变,于是要求跟她离婚,做了多次尝试,但她坚定认为他们会复合,他最终放弃了尝试。
柴可夫斯基再也没有见过安东妮雅,但会定期寄50到100左右卢布的生活费给她,而她从来没有痛恨过柴可夫斯基,在回忆往事时一直有他的影子:我不允许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咒骂他。
而令人唏嘘的事是:柴可夫斯基死后留下遗嘱,每个月寄100卢布的抚恤金给到安东妮雅, 她在他死后搬到了圣彼得堡,一个离柴可夫斯基墓地不远的地方,一直到她后面不得不接受精神治疗才离开。
03—神秘赞助商在人生非常抑郁的期间,经过安东·鲁宾斯坦的介绍,另一位有钱的寡妇进入他的生活,即梅克(Meck)夫人。
梅克夫人的丈夫是有名的铁路大亨,去世之后留下了巨额的遗产。而梅克夫人在听过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之后非常喜欢和仰慕他的才华。
在得知他的经济窘迫的情况以后,决定经济上给予支持,不过有一个约定的条件——两人不能见面。贵妇补贴音乐家那时候是很常见的,比如贝多芬,但这种要求成为古典音乐史上最古怪补贴方式。
所以说“进入生活”并不确切,据说他俩在认识的近14年里,仅仅由于巧合的原因见过2次面。两人一直是通过信件来联系,之间互通了1200封信件,平均下来几乎每周都有两封信。
图片
有一次他们俩都在意大利,而且都在一个城市,居住的地方也离得不远。然后互相给对方写信,我大概几点几分出门,你不要这个时候出门,以避免我们碰面。
梅克夫人每年提供6000卢布的赞助,大家可能对1880年的钱没有什么概念。中国19世界中期对俄罗斯的年出口量为600万卢布,也就是说这个钱相当于中国一整个国家对俄罗斯出口总量的0.1%,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
适当的经济赞助,又不用忍受着非议(同性恋在当时的俄罗斯接受度也并不高)在外工作,这样柴可夫斯基可以专心创作,他进入了作品的多产期。
只是14年后,出于到现在都未确定的原因,梅克夫人停止了资助,这段神秘而又纯粹的感情戛然而止。
04—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20世纪最卓越的古典乐作曲家之一、俄国大地诞生过的最伟大作曲家之一斯特拉文斯基先生,提到柴可夫斯基时这么说: “他是我们之中,最为俄罗斯的。”图片
他世界四大钢琴协奏曲之一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在这部作品刚写出来的时候,鲁宾斯坦是柴可夫斯基的院长,是柴可夫斯基非常仰慕的钢琴家,看到这个作品时,严厉的批评道:就那么两三页可以保留,其他的就是堆垃圾,必须马上扔掉。图片
但是令鲁宾斯坦非常打脸的事是,这部作品1875年在美国波士顿首演,指挥为巴伐利亚国家交响乐团乐长彪罗(Bulow),这次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后来评价到:在世的全球最有声望有三大音乐家,圣桑,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是我比较喜欢的,我去过2次俄罗斯,一次冬天一次夏天,加起来总共待了1个月。我总是能从这段音乐里感受到,俄罗斯是一个苦难深重的国家,总是带有一种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但是他们试图在竭力想摆脱这种压抑,想轻松着愉快着走进下一段人生。 就像有次在莫斯科,手机没有费用了想借用路人手机打电话,路人冷漠的眼神茫然的听着我的英语询问,我干脆做了个夸张的给上帝打电话的动作,路人的眼神冰释转而满眼的愉快轻松,就像乐曲里演绎到后面露出曙光的木管声一样。图片
莫斯科地铁站-革命广场 希望大家喜欢。 参考资料: 1.http://en.tchaikovsky-research.net/pages/Tchaikovsky:_A_Life#cite_ref-note41_41-02.https://www.udiscovermusic.com/google-news-stories/best-tchaikovsky-works-10-essential-pieces/3.https://simple.wikipedia.org/wiki/Tchaikovsk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